香港思維導圖導師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官方網頁

如何理解思维导图中的结构?

思维导图的一大原则是构建合适的BOI(Basic Ordering Idea),即从中心主题中首次延伸的主干。然而很多初学者会问是否尽可能地想到越多的想法,都把它们放进思维导图的主干上,这就代表思维导图越有效果?

 



思维导图主干的数量多少?

究竟多少个主干在一张思维导图中最好呢?这取决于你使用思维导图的场景与目的。如果是在一场头脑风暴会议中,目的是无批判地就一个主题进行发散性思考,那么越多的想法当然越好,只要这些想法并未脱离主题。就这样的应用场景,理论上思维导图的主干可以没有上限,然而会产生一些问题,让思维导图功效大减。当思维导图有太多的主干时,不便于阅读与理解。试想一下,一张有100个主干的思维导图是不是会像混乱的头发那样,互相缠绕理不清?那么思维导图的思维可视化作用变得鸡肋。另一个情况是,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读书笔记或会议纪要等需要记忆的方面,很多人会把想法或书中看到的信息都记录下在主干上,生怕自己忘记任何一个重点,然而过多的主干真的能记得住吗?所以思维导图帮助记忆的作用也会失效。这时候,懂得浓缩主干到合适的数量才是正确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


如何浓缩思维导图的主干?

要想将众多的想法记录下来,又要保持思维导图清晰的观感与记忆效果,那么必须先掌握“分类思考”。分类思维是指将事物、观念或数据按照共同特性或属性进行组织和归类的过程。它是一种认知过程,帮助人理解和处理复杂繁多的信息,通过为相似和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简化思维过程,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例如母亲要你到菜市场上采购12项食物,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录时,如果将12项食物都放在主干上,难以记住。到了菜市场后也会因为杂乱的信息而缺乏清晰的购物路线的指引,结果便会像盲头苍蝇一样到处窜。当利用分类思维,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将这些食品的相同点与差异点找出来,把有共同点的食物放在一类,差异点来决定类别的名称,再判断主从关系构建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肉类”,“蔬菜”,“水果”以及“配料”作为主干,而主干之下的分支则包含所属之食物。这样就可以将原本12项主干浓缩到4项,更加清晰看到全局,同时能强化记忆,不易遗漏。这时候带着这张精炼后的思维导图到菜市场,就能规划好采购路线,先到肉类区,购买猪肉牛肉羊肉,再到蔬菜区,按部就班不忙不乱地完成任务。





思维导图的主干数量范围

在一张思维导图中,思考发散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主干,那就需要浓缩精炼,但是要精炼到什么程度呢?2个主干?3个?还是4个呢?认知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George A. Miller)在 1956 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记忆力的重要原则,即"7±2 原则"又称为"魔术数字7±2"(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是指人的工作记忆容量大约能够同时处理 5 到 9 个项目(平均7个)。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部分,是人认知系统中暂时存储和操纵信息的能力。根据7±2原则,当呈现的信息单位数目超出这一容量时,会降低信息处理和记忆的效率。这是因为工作记忆的有限性导致我们只能同时关注和加工有限数量的信息元素。





这个记忆原理说明如果信息量太多,超过10的时候,记忆效果是低效的,而信息不足,少于5个的时候,人的记忆能力有冗余,未能发挥最大效用。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也可以应用这个原则,主干数量范围可选择5-9个,以便大脑更好地编码、存储和回忆信息。



思考模型在思维导图中的应用

然而,当在思维导图中套用已有的思维模型,那么就可以根据“模型”的情况而定主干的数量。如应用“黄金圈法则”在思维导图中,那么主干只有3个,分别是WHY,HOW,WHAT。如应用营销学中的“4P模型”在思维导图中,那么可延伸出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4条主干。如果思维导图是使用波特的“五力模型”作为思考框架,主干就会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现有竞争者能力等5条主干。当使用“5W2H分析模型”,思维导图就有会7条主干。将已有的思维模型应用在思维导图上,能提升思考的效率和提供指导性方向,这时候便无需固执地遵循“7±2 原则”了。



思维导图主干的位置

大家已经知道思维导图的主干是从中心向外发散延伸,然而不少人会对主干延伸的顺序和方向有所疑问。在绘制主干时是顺时针进行还是逆时针呢?主干是要左右对称,数量相同吗?如果全部主干放在同一侧是否不正确?其实思维导图(MINDMAP)从英文字面上翻译就是将“思维地图”,能将大脑思考过程呈现出来,让使用者既有全局的视角也能看到局部的细节。如果思维导图就是一张地图,应该要满足使用这张地图的使用者本身的习惯,同时也可赋予主干的位置意义,有意识地进行位置布局。例如套用SWOT模型的思维导图,可以从将S优势和W劣势放在同一侧,因为它们属于企业内部要素,另外一侧则可以将T和O放在一起,因为都属于外部环境要素,如下图的图例一所示。除此以外,还可以将S优势和O机会放在同一侧,代表的是正面积极的内容,而W劣势和T威胁放在另外一边代表负面的内容,如图例二。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当使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作为思维导图的框架时,因该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有五种,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实现。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由于需求层次理论有明显的层次概念,所以图例三便将承载这五个需求的主干按低到高排列在一侧,从视觉上呈现出层级的感觉。另外,有学者指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低层次需求或称为缺失性需求,因此可以将两个需求的主干放在左侧形成一组,而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被归类为成长性需求,可以放在右侧,从主干的位置上进行视觉区分,更便于记忆其包含的特殊含义。无论决定将主干放在思维导图的什么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应考虑到“位置意义”,而这种意义更多是属于使用者个人赋予思维导图的隐藏的暗示标记,能提供更多的记忆线索给使用者。当回忆思维导图时,这些“有意义的”的位置将提升你的回忆效率与效果。



关于思维导图的层次

在确定好思维导图的主干后,便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主干上延伸出分支。理论上只要绘制思维导图的载体够大,思维导图便可以无限地进行联想,从而不断延伸下级分支。一般来说,建议从中心主题出发进行不超过5级的延伸,因为如果层级超过5层,表示绘图者对思考程度过于细节,浓缩精华的工作做得不够,有些信息内容应该可以再浓缩的。如下图所示,以苹果公司在2023年在售的产品线做中心主题,在手机品类中可以延伸出3级便可以清晰看到在售的手机型号了。当然,如果要考虑每种型号的iphone的功能特点可以再延伸出第四层,而技术参数如CPU使用了3纳米工艺这些细节,也可以放在第五层级显示。但是再往下深究其供应商或设计原理就显得意义不大了。




下次绘制思维导图时,请注意到以上所提到的结构用法,选择合适的结构能提升记忆理解力,让你的思维导图变得更有效!